落枕(Stiffneck)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多由于睡眠姿势不良或颈部受到风寒,或因颈部突然扭转,致使单个椎体发生轻微变位而造成颈椎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使颈部出现僵硬及疼痛。常于睡后起床发现病痛,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春冬两季发病较多。患者头部倾向于患侧,旋头时常与上身同时转动,以腰部活动代偿颈部活动,颈部一侧或双侧疼痛、酸胀,转动时疼痛加剧,其痛可向背部和肩部放射。
从现代医学分析,落枕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颈椎小关节错位或机能紊乱。而祖国医学认为落枕系颈项部气血凝滞不畅、经络痹阻所致。故治疗时,既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出发,又根据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以舒筋活血、通经活络、解痉复位为原则,在治疗中具体化为二方面:“松则通”——舒筋络以解除肌肉痉挛;"顺则通”——理筋整复以整复颈椎小关节错位或机能紊乱;实际运用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推拿手法实际操作中,舒筋通络以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是治疗的关键。手法运用时,既要注意拿捏、弹拨、点揉肌腱(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肌等)的起始点,更要注意寻找原发性压痛点,抓住明显的压痛点,以“痛为俞”进行长时的点揉,理顺筋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急性期——舒筋通络祛其痛:治疗时,以颈项,肩部放松手法为主,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使紧张痉挛的肌肉逐渐松解,以达舒筋通络、通则不痛之功。
缓和期——理筋整复收全功:治疗时,在上面舒筋通络、痉挛缓解、疼痛减轻的基础上,再以颈前屈位扳法,左右施之,能听到弹响声最佳,但不苛求其声,以整复颈椎的小关节小错位或机能紊乱者,达治本之功。
手法复位要注重解除滑膜嵌顿,并使失稳的颈椎小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实施手法要轻、稳、巧、准,以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治疗时须注意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的耐受为准。应当特别强调手法实施者须经过正规专业培训,以防止发生意外。
治疗规范为:①患者坐位,医者用轻柔的拿捏和揉法施于患侧颈项部2~3min,然后滚颈项及肩背部2~3min,以缓解肌肉的紧张痉挛,同时作颈部轻微的屈伸和侧屈运动;②用拇指按揉、点压痛点及风池、肩井、肩中俞、秉风、天宗、缺盆等穴,以酸胀为度,重点揉患者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至斜方肌的副神经,并弹拨肌痉挛处,以达解痉止痛、松解粘连的作用,为手法复位创造条件;③患者坐位,颈部放松,医者站于身后,双手托住下颌及后枕部,缓慢用力向上拔伸,同时作缓慢的屈伸和旋转运动数次。然后医者一手扶住后枕部,另一手扶于下颌部,稍作左右旋转活动,待颈部充分放松后再用斜扳法或端法向患侧作快速的扳动,此时可发出弹响,即表示整复成功;④拿揉患侧颈项部肌肉,拿肩井,揉肩胛内缘2~3min,小鱼际叩肩背部,再加上点按风池、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共奏祛风散寒,宣通气血,舒筋通络,解痉镇痛。
推拿术后让患者继续采用端坐位行穴位注射:注射药物为红茴香注射液1-2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1-2mI+生理盐水1-4ml)。治疗取穴:落枕穴、阿是穴、局部条索结节处。常规皮肤消*后进针,有“得气”感后开始注药,术毕轻揉注射部位,同时嘱患者活动头部5min。
在解除了肌肉的紧张痉挛情况下,如果不注意颈椎小关节错位或机能紊乱的整复,患者的症状虽然得以好转改善,但始终感觉颈部不适,却又说不出具体的症状来,这样,日久会诱发习惯性落枕,继而造成颈椎的生理性变化,发展成颈椎病,故在舒筋通络(“松则通”)祛除病痛后,再施以颈椎屈伸复位扳法,以整复颈椎功能(“顺则通"),而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在推拿术与穴位注射结合使用时,一般要先推拿后针刺,顺序不要颠倒,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红茴香经络注射疗法
落枕属中医“痹证”范畴,系因风寒所侵,气血瘀滞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以睡后出现的一侧颈项疼痛、酸胀、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颈部病症。查体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或条索状的改变,严重患者头部歪向患侧。x线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落枕穴、阿是穴、局部条索结节处,落枕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为治疗落枕的经验用穴。
红茴香注射液1-2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1-2mI+生理盐水1-4ml)。注射药量:隔日1次,一盒药为1疗程。
----------●千万注意!这个伪装成颈椎病表现的恶性肿瘤极易误诊
●有关治疗原发性痛经用穴特点,近年文献是怎样记载的呢?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为什么离不开夹脊穴?
●哪些因素会影响面瘫治疗效果?
文章仅供内部学习参考,文章内图片源自网络,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