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很多家长对脑瘫这类疾病了解的并不多,在治疗过程中仍很盲目,常常陷入一些治疗误区。那么常见脑瘫治疗误区有哪些?
心存侥幸----“长大就好了”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生长发育慢慢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盲目猜想----“孩子是因为缺钙了”孩子出现头后仰、四肢硬(肌张力增高)、易惊、异常哭闹、哺乳困难等脑瘫早期症状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家长往往认为孩子“硬实、有劲、胆小、闹人”,或者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或者缺钙或传染其他疾病了,从而耽误早期的诊断与治疗。
片面结论----“脑瘫就是傻孩子”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是脑瘫过后就认为他智力低下,是傻孩子。其实不然,只是有一部分的脑瘫患儿可能会伴有智力低下的症状,但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都是“傻”的,甚至有些患儿的智力超常,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很好,如记忆力、逻辑思维。
盲目求医----盼望“打针、吃药”就能治好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瘫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药物治疗投入多,却收效甚微,把更多时间花在求医路上,反而耽误孩子治疗。
消极对待----“脑瘫是先天疾病,治不好”有些孩子明确诊断脑瘫后,家长不能面对现实,错误认为脑瘫是先天性疾病,是不治之症,放弃治疗;或短期治疗后,不能坚持康复,致使孩子不能得到最大程度康复。其实,如果早发现,早干预,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还是大有希望。
急于求成----不断加大康复训练量许多家长在孩子康复治疗时急于求成,不能长期坚持。还有很多家长不断盲目的加大孩子康复训练的量,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极易导致孩子过度疲劳,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增加合并症发病率。
专家简介任廷文神经科学博士从事医疗工作20余年,在临床神经解剖、结构和功能性神经影像和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在神经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带领团队施行手术近例。擅长:难治性精神病(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脑瘫、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病、扭转痉挛、原发性振颤和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成瘾性脑病等的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张医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