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2/6/16 1:15:00
第4章你的思维有“陷阱”生活是由人的思想构成的。——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有时候你很悲观,有时候情绪低落,有时候做事只想凭运气,也许你将这种状态怪罪于天气不好,等等。其实你已经步入“思维误区”而毫无察觉,你的生活已经被它控制了!还记得那头悲观的老毛驴屹耳(Eeyore)吗?他是小熊维尼的朋友,他住在百亩林的一个房子里,房子外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屹耳忧郁的地方:是沼泽地,也是悲伤地?屹耳总是用他的黑色幽默语气悲叹:“一切都没意义”或者“一切都会发生在我身上”。的确,屹耳是一个夸张的漫画形象——但是谁又敢说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呢?或许,在屹耳的谨慎悲观主义(屹耳看到的总是“这里只剩下半杯水”而不是“这里还存有半杯水”)里,我们会多多少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对于快乐的维尼来说,屹耳就是最大的衬托,维尼总是无忧无虑地生活,而且会和伙伴们参与各种冒险。类似的例子很多,无需一一列举。屹耳最可笑的事是,无论去哪里,他总要拉上“小黑雨云”与他一道,尽管他知道,“小黑雨云”一直就没离开过自己的身边。对于维尼来说,活在悲伤中本来就是一件很讨厌的事,因为生活充满了乐趣;而在屹耳看来,悲惨是生活的“第二个性质”,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他确信自己的命运是悲惨的。我们观察屹耳的负性思维(这个词是在第3章中出现的),会发现它们可能是:“不管怎样,都不会有人喜欢我”,接着向下看会发现,屹耳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是:“所有坏事都发生在又老又可怜的我身上”或者“在我的生活中,做什么都不顺”。最后,我们会找到他的“核心信念”:“我一点也不讨人喜爱”或者“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如图4-1所示。为什么屹耳很可笑,除了他自己,我们大家都明白原因。事实上,屹耳内心保留着消极信念是因为这让他感到心安。屹耳在头脑里构造了他所认为的事实:他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命运很悲惨,自己就是悲惨的代名词。图4-1屹耳的负性思维图如果我们问屹耳是否愿意放弃他的“小黑雨云”思想,他可能会说“没意义”或者“那会有很大影响吗”。屹耳坚持着他那种消极过时的思维方式,因为那似乎是他活在世上的唯一途径。他心安地想着:“如果不是‘小黑雨云’时刻提醒我世上的一切都是糟糕的,我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呢。”自我实现的预言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来看,要想了解消极思维如何塑造我们的整个生活,屹耳就是很好的例子。屹耳不仅构造他所认为的事实,而且还随身携带着它,以便它能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阳光明媚,天空蔚蓝,那一定是个好天气,大家如果没事干,就会喝着茶,吃着点心,在外面晒晒太阳。可屹耳依然随身携带“小黑雨云”,并用它遮挡太阳。他的负性思维是:“过一会儿我就觉得很难过。”所以,他依然会用消极思维方式认识现实问题。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当然,前提是屹耳愿意改变自我),会让屹耳深刻体会到:事实上,每天带着消极世界观(负性思维)或者消极想法去生活,与他的利益是相违背的。似乎厄运之神找到他以后就紧紧黏住他,让他再也脱不了身。具有挑战性的一步是,让他看清他对自己做了些什么,也让他知道,他是有机会甩掉厄运之神的,这样他就会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事实与经历并非是人生的全部,更为重要的还有长久以来深入我们大脑的思想。——马克·吐温(MarkTwain)辨别“思维误区”消极想法的累积效应:产生“思维误区”(thinkingerrors)并瞬间控制你的生活。这些“认知变异”(cognitivedistortions)在你的性格里越来越明显,以至于你真的以为它们是你洞悉一切的根源。从表面上看,屹耳的“小黑雨云”思想不仅渗透到他的大脑里,还延伸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肉眼可见的所有领域。“思维误区”就像一个“思维陷阱”,消极想法诱导我们掉入此陷阱并让我们陷得更深。案例手记罗里今年52岁,他是一个个体户老板,一直都努力经营生意,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结交新朋友,甚至都没空联络老朋友。当他的孩子们长大离家之后,他和妻子的生活开始变得枯燥乏味。有时候,只要妻子一外出,他就不高兴。妻子喜欢跳萨尔萨舞,也总和她的好姐妹一起购物、吃午餐甚至晚饭。而罗里,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常常是一个人吃晚饭。慢慢地,他与老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淡,他放弃了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和家人联络感情的方式仅仅是一张圣诞贺卡。罗里坚信,问题是出在别人身上。情绪低落时,他总这样想:“我再也不会有朋友了。”或者“看简(他的妻子)多好,她不用为赚钱牺牲一切。”事实上,罗里的朋友和家人一直一如既往地送生日贺卡和生日礼物给他,但这看上去似乎是徒劳。他们希望与罗里保持联系,但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他不愿意这样做。而且,老朋友仍然通过电子邮件问候他,一次又一次地打电话约他去酒吧喝酒。罗里总是不理会或者拒绝他们,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时间参加这种无聊的社交活动。与此同时,他还是维持着他的“思维误区”——这事跟自己无关,只是别人的问题。“误区”这个词语并不是指什么错误,所以你不要有所戒备地感觉自己似乎犯了错误,其实它与真实性测试有关。到目前为止,你对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已经做出过解释,真实性测试需要你对其重新做出解释。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不由自主的行为和想法(你可能曾经设想过),而“思维误区”助长了这种行为和想法,所以它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本书的目的在于,让你能发现你的思维误区并修正它们,这样你就能继续过一种更美好、更满足、更轻松、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只要你能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你就有能力改变生活。贝克的消极“知觉三角模型”贝克创建了一个“知觉三角模型”(如图4-2所示),这个模型揭示了“思维误区”是如何阻碍我们成长的。举个例子,普尔克士总想尽力成为一个好的公司管理者,但他老是发脾气。当他呵斥和命令下属时,员工们要么对其置之不理,要么刻意与他拉开距离,所以他发怒所得到的效果与他预想的恰恰相反——让他更愤怒。图4-2“知觉三角模型”(以普尔克士为例)十大“思维误区”本书认为,常见的“思维误区”会定期在我们的消极想法中出现,下面我们对它们做了一个大致的分类。这些类别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交叉、重合部分,但是,从你复杂的思想变化中把它们梳理出来,这对你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这样做,你可以判断出你的“思维误区”可能属于哪一类。1.黑白思维;2.笼统概括;3.心理过滤;4.贬低事物的积极面;5.读心术/算命;6.夸大一切——灾难宣扬者(以及轻视一切——否认灾难者);7.情感推理/奇幻式思维;8.条件性思维——总爱讲“应该”;9.个人化归因;10.怪罪他人、贴标签。黑白思维: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思维示例:“在我看来,要么都是对的,要么都是错的……”“黑白思维”十分极端,这会让你有这样的想法,类似于“你要么赞同我们,要么反对我们”或者“你不是对就是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看问题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他们的思维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把所有事物都简单地分为“好”与“坏”两种。尽管这种思维可以造就成功的*治家、商业巨头与领袖,可是,它让“黑白思维”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灰色地带”无处容身,这样的后果是十分危险的。案例手记伯纳黛特今年38岁,和黛西合伙开了一家街角花店,黛西今年37岁,是伯纳黛特的校友。伯纳黛特很兴奋,因为她喜欢掌管一切。在店里,她负责采购鲜花,处理客户订单以及花店的一些资料等;而黛西负责筹备和设计,她很擅长与客户打交道。一天,伯纳黛特生病没来(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只好由黛西来打理花店。黛西额外买进了一些红色非洲菊,当时这花在市面上很流行,超市也在搞特价。平时她都会先征求伯纳黛特的意见,可是今天伯纳黛特生病了,所以黛西就没有去打扰她。其实在内心里,黛西还是隐隐有些担心伯纳黛特的反应的,但是转念一想,伯纳黛特没准儿看了也会觉得这是笔好生意呢。但是,当伯纳黛特第二天返回店里上班,看见额外买进的鲜花以及工作日程的改变(虽然非洲菊都卖出去了)时,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她并不觉得黛西帮了她的忙,反而觉得黛西干涉了她的工作。伯纳黛特没有看到,黛西是用自己的创新思维促成了一笔好买卖;相反,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