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院神经内外科一病区科室主任
从事医疗工作20余年,在临床神经解剖、结构和功能性神经影像和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在神经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带领团队施行手术近例。
擅长:难治性精神病(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病、扭转痉挛、原发性振颤和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成瘾性脑病等的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近日,广州医院神经内外科一病区成功为一名患有13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梁先生实施了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唤醒了家庭的“希望”。
#
01
今年30多岁的梁先生患精神分裂已有13年病史,主要症状有幻听、幻视、多疑,常常自觉他人想要害他,发作时大喊大叫,并出现暴饮暴食,体重增加,继发脂肪肝、血糖异常;外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长期交替服用利培酮、奥氮平等药物,服用不规律,且自服停药。现患者上述症状较前明显,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精神分裂症”收入科室。
神经内外科一病区任廷文主任结合梁先生症状及入院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出梁先生高血压3级高危,2型糖尿病,发病时精神异常,未发作时认知基本正常,接触被动,思维贫乏,引出被害妄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欠集中等等。
任廷文建议进行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若不及时手术治疗,患者病情可能会加重,身体状况不仅没有好转,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脑神经,甚至出现神经衰退的情况。
#
02
面对患者的复杂病情和身体情况,任廷文主任联合科室专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
因大脑的特殊性
医生术前要进行手术计划
以求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大脑的伤害
而为了梁李先生承受更小的手术创伤
手术团队所施行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仅在头部取
1个或2个3~5cm左右的小切口
颅骨取1~2个0.8cm的小孔
即可完成手术过程
凭借着周密的术前准备和精湛的手术技艺,任廷文主任率领团队耗时约4个小时成功为梁先生实行了高难度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目前,梁先生恢复情况良好。
(术后计划与术中手术)
任廷文神经科学博士
广州医院
神经内外科一病区主任
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是首选,但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难免会并发药物副作用,尤其体脂分泌异常,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增高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患者可及时医院告知医生,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切记不可擅自减少用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如果是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及方案调整后仍然无效的患者,推荐采用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所谓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如今已经进化到第五代,是指结合影像医学、手术计划系统对患者进行立体定向神经调控,在率先引进DTI技术之后,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靶点误差得到进一步的缩小,仅为±1mm。
同时,通过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之后,术后用药仅为术前的1/3,服药量减少之后,副作用自然也就会慢慢减少,其次患者的精神症状(如暴躁易怒、妄想、无故伤人毁物、攻击性强、情绪亢奋等症状)会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
最后通过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自知力恢复,不配合用药、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消失,且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任廷文主任提醒大家,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同药物治疗一样,都是一种治疗措施。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家属都不必过度担心和猜测。外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正常的治疗选择方式,就如同“阑尾炎需要切除一样”,而不是无奈、被迫之举。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竭尽所能地保护患者的手术安全、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术后,家庭成员、医生及社会人士,应共同参与关心患者的精神健康活动。做到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症状变化,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坚持药物的维持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和精神康复治疗,以使患者尽早建立正常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些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使患者早日康复。
健康(张医生)
↓↓↓↓看这里看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