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婴儿坐位姿势发育规律
TUhjnbcbe - 2021/3/25 11:34:00

头控稳、能独坐、会独走是孩子运动发育的三个里程碑,控头的发育最先完成,是坐位、步行运动发育的基础。

5月龄的孩子的控头彻底完成后,婴儿运动发育第二个里程碑“坐位发育”就提上了日程。婴儿的坐位发育从约5月龄左右的扶腰坐开始,到约10月龄的自由坐,坐位发育基本完成。

婴儿坐位发育的大致过程如下:

5月 为扶腰坐阶段,扶持小儿腰部可坐直,身体有些摇晃但头部已不摇晃。

6月 无须外力扶持下,双手在前方支撑可维持坐姿,但时间较短,此时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位,是独坐的最早阶段。

7月 无须支撑可独坐1分钟,为盘腿坐。坐位前方平衡反应出现,表现为无须手支撑独坐时,身体向前方倾斜时会用上肢在前方支撑以恢复坐姿。

8月 可从俯卧位向坐位转换,坐位侧方保护伸展反应出现,身体向前方或侧方倾斜时会用上肢支撑以恢复独坐姿势。脊柱伸展与床面成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直腰坐阶段。

9月可以扭身坐,可以扭转身体拿到侧后方的物体而不会倒。

10月 自由坐阶段。可长时间独坐自由玩耍,俯卧位、爬行位、仰卧位和坐位可自由转换。坐位后方保护伸展反应出现,即当婴儿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把他轻轻向后推,婴儿可以伸开双手向后方支撑以保持坐姿。坐位前方、侧方、后方平衡反应已完全建立。出现长坐位,即双腿伸直也能坐稳。至此坐位发育基本完成。

当孩子因疾病造成运动发育障碍时,孩子不能顺利完成坐位发育或出现异常的坐位发育。

常见的坐位的异常发育的情况:

当肌张力增高下肢肌肉痉挛时,由于下肢外展受限,两下肢不能充分地分开,再加上病态的内旋因素,所以常常取W坐位,即跪坐位。如果这种孩子伸腿坐位,则容易向后倾倒,为了防止倾倒孩子常常取弓背坐位,不容易直腰坐。

低紧张的不随意运动型患儿,为了使身体稳定,尽可能地加大基底支持面积,也常常取W坐位。

如果发现孩子坐位发育明显延迟,如8月龄仍不能独坐,或虽会坐,但坐姿明显异常,建议及时到发育儿科就诊,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孩子的全方面发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婴儿坐位姿势发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