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痉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髋膝关节文献精译荟萃第期
TUhjnbcbe - 2021/3/8 19:56:00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509/4386026.html

本期目录:

1、在全膝置换术中假体矢状位对线的变化影响髌骨轨迹:一项体外研究

2、择期全关节置换术后90天内急诊就诊和二次入院的主要原因分析:来自美国综合医疗系统统计的结果

3、应用骨水泥型抛光楔形股骨柄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的翻修危险因素分析

4、全髋关节置换术五年内球头穿透率在掺有维生素E的内衬与高交联聚乙烯内衬中相似:一项多臂随机对照试验

5、全膝关节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趋势: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6、全髋置换和半髋置换治疗大于75岁活跃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系统综述和RCT的Meta分析

7、编码Matrilin-3基因(TM)纯合子所致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8、反髋臼周围截骨术后2年疼痛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有改善吗?对74例患者随访

9、不同方法及不同的骨性标志的选择对MRI和CT测量股骨扭转角的影响

10、骨骺阻滞治疗下肢不等长的并发症

11、关节镜下盂唇修补、股骨成形、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临界髋关节发育不良:至少两年随访的配对队列研究结果

12、Legg-Calvé-Perthes病(LCPD):诊断与治疗原则

第一部分:关节置换及保膝相关文献

文献1

在全膝置换术中假体矢状位对线的变化

影响髌骨轨迹:一项体外研究

译者:张轶超

目的:全膝置换术(TKA)后膝前痛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由于假体力线不正确而导致的髌骨轨迹不良。目前,相比对于假体冠状位力线和轴线的研究,假体矢状位对线对髌骨轨迹的影响研究甚少。

方法:在10个尸体下肢上完成TKA手术,假体通过计算机导航系统来安放。6个膝的股骨假体屈曲5°安放,4个膝放置在0°。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髌骨运动学进行测定,使用了一组髌骨轨迹追踪陈列示踪器并明确股骨与胫骨在矢状位上的力线关系。

结果:假体矢状位对线明显影响了髌骨的内外侧偏移(p0.05)。相反的,其对髌骨和股骨上髁的距离、髌骨的旋转及倾斜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TKA中假体矢状位力线对髌骨运动学影响很大,因此在术中处理胫骨股骨轨迹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矢状位假体的力线。

图1安装股骨、胫骨和髌骨导航示踪器。股骨和胫骨假体用螺钉固定。通过带有光学球的截骨器来确定假体的力线,采用导航探针(手持)来标记髌骨轨迹。

图2a是术前髌骨轨迹,b是术后髌骨轨迹。图示显示髌骨内外偏移、旋转、倾斜和与股骨上髁的距离。

图3术前和术后不同股骨屈曲角度下髌骨内外侧移位、髌骨旋转、髌骨与股骨髁上距离和髌骨倾斜的变化情况(未考虑胫骨假体的位置)

Changesinsagittal
1
查看完整版本: 髋膝关节文献精译荟萃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