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候在张口闭口或者咀嚼时候,突然就会疼痛。疼痛范围主要是在脸部耳朵及太阳穴附近。有时候张嘴或者吃东西的时候还会出现咔咔的声音。
患某些口腔病或做过某些牙科治后,患者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全身症状;反之,一些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头、肩、颈、背等处的疼痛或不适在接受了适当的颌治疗后却显著减轻。
肌肉、牙齿和关节的整合现代(牙合)学的观点认为,(牙合)不仅指上、下牙列之间的静态接触或者动态咬合接触关系,更重要的是指在结构和功能紊乱中控制牙接触的咀嚼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生物学关系,主要内容基本上就是咀嚼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和牙齿三者的之间相互作用的整合。
(牙合)治疗后肩颈腰背部酸痛消失(牙合)的生理、病理状态与全身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如患某些口腔病或做过某些牙科治后,患者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全身症状;反之,一些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头、肩、颈、背等处的疼痛或不适在接受了适当的颌治疗后却显著减轻。很多报道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认识颌与全身健康的关系,维持口额系统的健康,己成为现代医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牙齿咬合位置决定头的位置和颈椎关系人体第一颈椎支撑着颅骨,形成支撑点。
上颚骨在颅骨的前端,上颚骨上长出来的16颗牙齿,形成了上排牙床;下颚骨由咬肌及其它肌肉包裹并支撑着,下颚骨髁突与颅骨之间生长成的位置由下颚骨上的牙齿与上颚牙齿咬合之后的高度来决定的,当下颚骨做上下左右运动时,下颚骨髁突也会随之上下左右运动,运动时下颚骨带动咬肌张开,同时拉扯颈夹肌向前伸展,引起第一颈椎与颅骨支撑点的错位。
长期咬合错乱导致颈椎病人们从小到大,牙齿长年累月咀嚼食物产生的磨损、睡觉时产生的磨牙以及拔牙、补牙、没有正确的装配假牙、不正确的牙齿矫正等,直接导致上下排牙齿闭合的时候咬合上出现错位,错位后的牙床导致下颚骨髁突回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使咬肌和颈部肌肉持续张开拉扯着,得不到松弛,第一颈椎与颅骨的支撑点也得不到复位,从而易产生颈椎病症。
咬合异常导致脑功能和身体功能障碍当牙床左右两边(尤其是磨牙位置)咬合不处于水平线时,下颚骨髁突水平较低一侧的咬肌处于放松状态,反之下颚骨髁突水平较高一侧的咬肌处于拉紧状态,该信息经三叉神经传递给大脑内部的平衡器官(前庭器),前庭器反射性发出拉紧放松一侧的骨骼肌应急指令给身体中枢神经,指令不间断地发出,大脑和骨骼肌产生疲劳,导致脑部功能和身体功能下降。
人体平衡的关键是骨骼肌对骨架均衡的作用人体能直立并且保持平衡不倒的原因就是人体内骨骼肌紧裹着骨架,在其均衡地拉力作用下,支撑起骨架,使骨架趋于平衡,但这还不能完全使人体保持平衡,真正使人体能完全平衡的关键是骨骼肌对骨架保持均衡的发力。
骨骼肌失衡导致全身系统问题所以当身体一侧的骨骼肌拉力大于另一侧的时候,相反一侧的骨骼肌受平衡器官指令欲阻止身体倾斜而紧急收缩,肌肉痉挛引起的收缩给椎体、脊椎神经、脊椎动脉造成强大的压迫,诱发头痛、眩晕、耳鸣、吞咽障碍、呕吐、食欲不振、反胃、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心前区疼痛、胸闷、胸痛、心律失常、颈性高血压、颈肩酸痛、腰背酸痛、不能直立、四肢无力,上肢疼痛,手麻,下肢疼痛、脚麻、跛行,走路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有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猝倒,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调颌正脊技术介绍
技术简介由于牙齿缺失、牙齿磨损等原因导致的咬合关系紊乱,牙齿咬合关系不对称会导致两侧咀嚼肌、咬肌及颈部肌肉不平衡,从而引发脊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最终导致颈椎姿势异常。
同时由于不正确的身体姿态,长期从事同一劳动,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脊椎退行性病变,也会引起肌肉不平衡,导致咀嚼肌功能亢进,加速了我们牙齿的磨损,进一步恶化咬合关系,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
牙齿与脊椎相互影响示意图
“科维奇”调颌正脊是在上下牙列获取咬合面移位、缺失后的参数,制作出的一种通过佩戴在牙列上恢复咬合关系的(专利号ZL.4)“一种牙床定位器”,又称牙合垫。使用者通过佩戴量身订制的“牙合垫”复原TMJ位置,使长期非对称的咬肌和颈肌得到放松,同时起到释放肌肉对脊柱的剪力和扭力,通过骨骼肌系统的相互影响,释放肌肉压力,逐渐使因肌肉伸缩力不同而变形的脊柱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从而起到物理性治疗脊椎病症的功效。
治疗效果适应人群颈椎病:
主要症状:头痛、眩晕、视力模糊、颈肩酸痛、手脚发麻、四肢酸痛等引起的颈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TMJ紊乱病:
主要症状:
1.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紊乱(翼外肌功能亢进、翼外肌痉挛、咀嚼肌群痉挛、肌筋膜痛);
2.关节结构紊乱(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关节囊扩张伴关节盘附着松弛);
3.非细菌引起的滑膜或关节囊炎性疾病。
文献相关报道
大量研究表明,牙齿咬合是否正常对咀嚼肌和颅下颌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影响TMJ,还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颈椎,体现在头颅的稳定性和颈椎的稳定性方面,最终对人体颈椎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牙齿咬合和身体之间的联系颅下颌系统的元件及其与躯干的连接通常被描述为闭合动力链。这些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其任何元件的变化都会导致其他元件的改变。此模型的建立是为了描述颅下颌颈系统的复杂运动关系。颅下颌系统中的所有部分需要保持协调,而牙齿作为颅下颌系统的重要部分,起着填充下颌骨和颅骨之间的空间,在维持咀嚼肌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颅下颌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TMD患者中很大比例在其他系统/区域存在问题,包括:其他关节(86%),平均4.3个关节(R0-12);泌尿道(74%),平均1.8个症状(R0-7);生殖系统(76%),平均2.9个症状(R0-11);眼部问题(49%),平均1个症状(R0-5);鼻窦炎(65%);上呼吸系统(70%),平均2个症状(R0-4);胃肠道(61%),平均1.8个症状(R0-8);其他情况(64%)。
咬合对颈椎,头部姿势,步态和姿势稳定性的影响TMJ功能障碍可能引起颈部肌肉功能和脊柱生物力学变化,这些变化可在X线检查中看到。TMJ病变与口面部和颈部/肩部区域的同侧肌肉压痛有关,随着咬合力强度的增加,张口度的增大,颈椎浅层内外侧部和深层肌肉活动力也相应增加。还有证据表明患有TMD的患者颈部残疾、颈部肌肉压痛、颈部疼痛和上颈椎运动损伤比例明显增多。
因此,姿势系统有三个主要特征。在重力的存在下,它必须保持身体的稳定的姿态(平衡),它必须对目标导向运动产生预期响应,以平衡不规则运动时的重力改变。并且它必须是自适应的:当人体内部某个器官发生改变时,人体的平衡会发生相应改变。咬合接触关系会影响姿势稳定性。已有研究显示肌源性TMD患者的平衡稳定性显著下降。另外临床试验也表明,牙齿咬合严重影响平衡控制,当牙齿咬合为正中颌位关系(CR)时,身体平衡明显更好。人为改变牙齿咬合接触关系,脊柱及附近盆骨在人体前后伸展,左右扭转和侧曲动作时会受到不良影响,当这种改变消失后,不良影响也随之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脚部对地面压力也有明显变化。
做发力较大的动作或姿势的时候,与牙齿咬合相关的本体感觉信息才会明显感受到,并且随着其他感觉变弱,咬合相关的感觉信息会逐渐增强。一项实验研究显示,带着咬合板进行射击、不带咬合板射击及牙齿侧偏人群,射击分数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当下颌位置改变时,咬合关系控制的姿势稳定依次降低:CR位>牙尖位咬合(IO)>侧方咬合。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咬合关系改变越大的时候,身体的姿势变化和人体平衡性会越差。TMD在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髋关节运动受限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身体的这两个区域之间存在联系。研究表明,保持牙齿正确咬合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该研究显示咬合不平衡对大鼠脊椎的偏离和排列的影响。通过改变咬合,脊柱可能会改变,引起脊柱侧凸,一旦消除改变,脊柱形态又重新恢复。
咬合异常及其影响TMJ,前牙和后牙之间存在重要的相互关系。即使是最轻微的紊乱也会引起严重的失衡和咀嚼肌功能的不协调。咬合异常导致牙齿不断出现有力接触或不力的接触,可能对周围牙周组织造成明显的创伤和潜在的危害。医源性(由医疗保健机构造成的)修复体,破坏最大牙间交错位,已经证明会造成姿势肌活动的改变,从而产生牙痛,肌肉痛,甚至TMJ弹响等症状。现有证据表明,下颌骨肌肉功能紊乱可能受到咬合干扰和咬合治疗的影响。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