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又名抽动综合征、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之比为3∶1~4∶1。
抽动症临床症状抽动症儿童常常会出现一组或多组短暂的、突然的、不可抗拒的、盲目的、无节奏的、反复出现的动作。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有:
1
面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咧嘴、撅嘴、咧嘴、张嘴、缩鼻、扮怪相等。
2
颈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3
身体四肢抽动
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抖腿、踢腿、踢脚、走路中下蹲或转圈旋转,甚至步态异常等。
4
发声抽动
表现为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显示为清嗓、干咳、吐痰、类似动物叫声等,复杂的如情不自禁地反复无意义的说话或平白无故地骂人,说脏话。
抽动症儿童病程会持续数月至多年,病情表现不一,刚开始常常不被重视,会被家长当成一种坏习惯进行教育,或是被认为咽炎、结膜炎、过敏等疾病来诊治。
一误诊为结膜炎浩南,男,6岁,年后开始出现频繁的眨眼,妈妈带去镇上眼科检查,被诊断为结膜炎。使用抗感染的眼药水后没有明显改善。一个月后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抽动症。
二者区别Difference结膜炎: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眨眼增多,但不会随情绪紧张而加重,使用眼药水效果明显。
抽动症:结膜没有充血,没有分泌物,频繁眨眼,情绪紧张,感冒时加重。往往脾气急躁。抗生素眼药水无效。
二误诊为过敏性鼻炎子沐,男,7岁,小学一年级,反复揉鼻,鼻子抽动,*脸状。一直以来,家长认为是过敏性鼻炎,也一直在遵循诊所医生的话,使用激素喷鼻剂,生理盐水洗鼻,坚持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听取亲戚建议,来我院治疗。仔细观察,询问病史,检查之后,被诊断为抽动症。
二者区别Difference过敏性鼻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伴有头晕。
抽动症:鼻部症状不明显,鼻部周围肌肉抽动明显,多伴有面部肌肉痉挛,导致*脸状。情绪紧张,焦虑时加重。
三误诊为咽喉炎梦梦,女,9岁,上次期末考试阶段,出现反复清嗓,干咳,在诊所被诊断为咽喉炎,家长自行买喷剂,鱼腥草口服液等治疗咽喉炎,坚持了几个月没有效果,来我院进行治疗,诊断发声型抽动。
二者区别Difference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干燥,灼热,微痛,咽分泌物增多,粘稠,常有清嗓动作,咽部粘膜弥漫充血,色暗红。
抽动症:干咳,无痰,控制不住的发出声音,紧张焦虑时候加重,咽喉部没有充血。
抽动症为什么会被误诊?1、对此病不熟悉,以致常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断为眼结膜炎;动鼻诊断为慢性鼻炎等。抽动症的症状一般是单个部位,先要排除的是症状部位的病变,因此很容易诊断错误。
2、家长对此病缺乏认识。有些家长认为不停眨眼、耸肩是不良习惯而不加重视。当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仍认为“没事,就有一点小毛病”,从而耽误了诊断,把这些情况归类为孩子的小毛病。
3、患儿对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掩饰能力,当轻症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得家长不易觉察,比如说用梳头来掩盖住自己头部的抽动。还有还有一类现象,比如在课堂上在没有过多发现他有抽动的症状,但是一回到家里,孩子的抽动症状就表现的非常的多,会给人一种假象就是孩子自己是会控制自己的抽动,让人误解为是小毛病。
家长应注意什么?1观察频率,根据抽动症临床症状,家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