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盲协开展医疗助盲公益活动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倡导扶残助盲的良好社会风尚,日前,吉林省盲协开展了医疗助盲公益活动,近百名残疾人参加活动。活动中,医疗志愿者为盲人朋友现场快速准确地诊断干眼症的类型,还为低视力及有光感的盲人朋友做了认真细致的筛查,对未来如何康复给予医疗上的指导,获得了盲人朋友们的一致好评。吉林市残联开展“爱心公益汇聚温情”助残活动近日,吉林市残联联合社会爱心企业共同开展了“爱心公益汇聚温情”助残活动,为60名贫困残疾人配发了个口罩,爱心企业吉林片仔癀体验馆为60名智力、肢体、听力、视力残疾人朋友们送去了价值元的米、面和牙膏。活动现场,有着“江城阿甘”称号的网红牛人、自闭症患者黄鑫演奏了一曲葫芦丝独奏《爱的奉献》,视力残疾人付兵演唱了一首《往日时光》,表达了残疾人朋友对残联和爱心企业的感谢之情。他用左脚写出美丽诗篇,用残疾体验生命可贵——走进诗人杨昊的别样人生电影《我的左脚》讲述了爱尔兰天才作家兼画家依靠唯一可以活动的左脚来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在吉林,也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脑瘫症患者——诗人杨昊。年,杨昊出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山区。2岁时被诊断为脑瘫型功能障碍症,全身上下除了左脚全部都无法控制。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杨昊学会了使用左脚灵活吃饭、擦脸、开关录音机……9岁时他破格进入小学读书,虽然不能写字,但杨昊用超强的记忆力来学习。小升初时,杨昊遇到了难题,由于科目多,无法进行书写的他遗憾地结束了求学生涯。刚毕业时,杨昊的世界突然变得空白了,生命中只剩下两堵墙一扇门。15岁那年,他从小伙伴那里看了第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是这本书,开启了他的阅读之旅,填补了他内心的空虚。年,杨昊有了第一台电脑,他生活的世界很小,网络的世界很大,他学会了用左脚打字,开始在网上浏览网页。很多残疾人都通过文学抒发自己的情感,杨昊也不例外。他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博客——这个可以让普通网友通过文字记录生活的平台。于是,杨昊开始在博客上写散文、随笔,看的人虽然不多,但还是让他交了几个朋友,他们都鼓励杨昊坚持写下去。写博客后,杨昊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他网购了很多书籍,开始读鲁迅、老舍、张海迪、史铁生、余华……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和思想深度。然后他接触到了诗歌。杨昊的书架上有一本《新诗鉴赏辞典》,已经翻得很旧了,这本书打开了他写诗的大门。后来,杨昊开始看个人诗集,北岛、舒婷、戴望舒、席慕蓉……他阅读量在海量增加,他也开始尝试写诗。可能是天赋,也可能是阅读带来的体会,杨昊在电脑上创作诗歌的过程很顺利,他开始在九台的报刊杂志上投稿。当地作协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新诗人,还发现了他身体的残疾,佩服不已。此后,省作协也挖掘到了这位“脑瘫诗人”。杨昊用左脚写下一首首美丽诗篇,也走出了封闭的世界。杨昊说:“我从文学里收获生活的意义,展现一个健全灵魂的意义与价值。文学给我踏实的感觉,让我对未来的希望充满力量。”爱上文学后,杨昊对自己身体的残疾也有了很多理解,他说:“过去,我都是以逃避的态度面对残疾。但是现在有了更多的理解。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条河,岸这边是健康人,岸那边是残疾人,两边缺少任何一边都不可能成为河。我讨厌我的右边,因为它会痉挛、不听使唤。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能体会我的左脚是多么灵活。智者无忧,一切都是平常,美与丑,善与恶的关系是这样,残疾与健康它们也是这样的关系。其中微妙的感觉只能亲身体会之后一点点沉思。但只有残疾人才能体会到拥有生命的可贵,拥有健康的幸福。”杨昊热爱写作,在写作中他感觉不到身体的局限。未来,他希望能够出版一本诗集。杨昊说:“出版个人诗集是所有写作者的目标,我写了六年的诗歌。短期目标就是能够出版个人诗集。不过写作是长征,我刚迈出第一步。未来,我会继续从文学里能够收获幸福感。是的,我是幸福的!”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编辑:郭岚、子欣审核:怀楠监制:王林郝峰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