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痉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君如的神奇表演,助推它奔向2022奥斯 [复制链接]

1#

本文作者:愚石

大家也许都同意,大凡体育电影,套路基本都是如何奋力拼搏、如何遭遇挫折、如何问鼎冠*。《妈妈的神奇小子》也不例外。不同的只是,主角是残疾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让人感动又唏嘘的故事。

苏桦伟,昵称“伟仔”,年出生,是香港残障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他参加过五届残奥会及多次伤残人士世界田径锦标赛,拿到许多奖牌,最辉煌的成绩是年北京残奥会上,创下男子T36级米24.65秒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看到那些熠熠生辉的奖牌,你也许无法相信,伟仔出生时,即因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的重度*疸症落下脑瘫,伴随听力障碍和痉挛的终生残疾。同龄孩子学爬学走,他甚至都不能站起来,只能趴在妈妈背上,直到四岁,都无法行走。后来终于会走了,但痉挛让他欠缺平衡力,走路不稳。

但就是这个走路异于常人的孩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伯乐——香港残障运动教练,从此开始短跑训练,并且一跑不可收拾,最后在残奥会的丰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也成了香港人口中的“神奇小子”。

影片刻画了他成名路上的艰辛,比如为了克服平衡欠佳而踩鸡蛋、为了提速与火车竞赛、家庭变故引起的财务紧张而导致他不得不终止训练……没有任何粉饰,让你感觉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但和其它体育运动类影片相比,这部片子最震撼我的,是伟仔和母亲之间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伟仔,但苏妈妈无疑占了很重要的一席。伟仔从零开始的每一步,都是妈妈陪伴着他,甚至可以说,没有苏妈妈这根定海神针,也许残奥史上就没有这个神奇小子。

苏妈妈一角,由吴君如扮演。这位以丑女、谐星出道的演员,在本片中描摹出的母亲形象,赋予了这个角色伟大的力量,又不乏普通人的悲伤,没有过度用力,也没有古板说教,细腻入微,真实感人。

作为一个母亲,我无法想象,她被医生告知孩子大概永远也无法行走时的绝望,孩子被所有人视为可怜虫时的难过。

所以,当我看到苏妈妈冲着出于好心在所有小朋友中独独免费请伟仔吃零食的邻居小贩突然发火,我非常理解她内心深处的沮丧——表面的坚强,难掩内心的荒凉;当她在崩溃之下,把伟仔放到工作间的传送带上,离另一头的坠落近在咫尺,我除了紧张,并没有觉得这个女人已经疯狂到想杀死儿子——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煎熬,绝对会把人折磨得失去理智。而当伟仔终于在最后一刻站了起来,还对着妈妈露出天真的笑容时,我和苏妈妈一样,泪水夺眶而出。

她无意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促成了伟仔和火车竞跑,而她总是为他加油;她鼓励儿子,既然不是普通人,那就去做个不普通的人;她无法陪伴伟仔去亚特兰大,为了安抚儿子的紧张无助,她巧妙地利用起跑前口令的谐音,让儿子想象妈妈就在观众席上看着自己;家庭财*紧张时,她宁愿自己打四份工,也不愿让伟仔退出训练;为了儿子退役后的生活着想,她千方百计给他找赞助,委曲求全地平衡各方需求……

另一方面,影片也诠释了苏妈妈身为凡人的一面,因而愈加引起共鸣。比如她尽力给儿子多拉广告,以赚取将来的生活费;比如她替不愿表白的儿子向女孩说出来;比如她在儿子埋怨被她控制时,再也忍不住,哭诉了自己这么多年的痛苦……

这对母子所有的付出,都感动着我,对于伟仔最终的成就,我真心为他骄傲,也为苏妈妈喝彩。

总体上说,这部电影既振奋人心,也让人动情,值得一看。

不足之处,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以下三点,情节似乎可以展开一些:

父母为伟仔的未来忧虑,担心日后双双老去,无人照顾他,于是生下次子。两兄弟中,苏妈妈明显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