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肌张力障碍,属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群自发性不自主收缩导致异常的姿势或者运动。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据调查显示在欧洲人群中痉挛性斜颈患病率为5.7/10万,在美国据估算患病率约为40/10万,全球发病率大约为8.9/10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女病患比例大约为1/1.2,且痉挛性斜颈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50岁。
痉挛性斜颈的分型:
临床上根据肌肉受累范围可以分为四型:
(1)旋转型:头沿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旋转。
(2)后仰型:头向背部后仰,面朝天。
(3)前屈型:头向前屈,下颌抵在胸前。
(4)侧屈型:头偏离纵轴向左或向右,耳朵靠近肩部,常伴有同侧耸肩。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神经性疾病,由于痉挛性斜颈的西医病因不明,西医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从大方面的角度去下手治疗,如手术(阻断神经传导)、肉*素(麻痹神经)、药物(抑制神经)等。这些方法对于部分痉挛性斜颈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仅仅只是缓解,无法治愈,且还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目前的治疗仍然是以中医为主流。
西医治疗痉挛性斜颈是破坏式的,因为西医对于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是尚未明确的,只能盲目的去治疗,看到颈部哪几处肌肉痉挛,就针对其痉挛,采取麻痹或切除的方式,常见治法为局部注射肉*素,或口服镇静类的西药,或颈部肌肉松懈术、颈部部分神经切断术。这类方法或效果差,或易复发,或副作用大,有后遗症。
中医认为痉挛性斜颈隶属于中医痉证、颤证等疾病范畴,主要的病因病机在于窍闭神妄、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上蒙清窍等,又或者是督脉失养,阴筋虚燥,导致神机妄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弛纵混乱,从而发病。痉挛性斜颈是指原发性的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缩引起的头颈扭转和转动为表现的证候群
现在很多的病人选择了中医治疗,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定得找对医生,北京仁爱堂中医在治疗痉挛性斜颈多年的临床过程中发现,单单只服用汤药的痉挛性斜颈病人恢复会更慢一些,而根据情况加上外敷的药物内外共调时,病情恢复的速度大大增快,多数病人用药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感觉到颈部的舒适,此举不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更是给患者带去了康复的希望和信心。
“舒颈扶正汤”纯中药疗法,内外兼治口服汤剂加外敷粉剂;从患病根源着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开窍通络,熄风止痉挛等方式,从整体的辩证发展到个体的辩证,将每一位患者都作为一独立的体系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一人一方的针对性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